当前位置:小强知识网 > 科普答疑 > 娱乐 >

《亮剑》中楚云飞的358团,为何能拥有5000多官兵?

  • 娱乐
  • 2022-12-15 16:18

  亮剑中最大的漏洞,就是作为黄埔军校毕业的楚云飞,竟然成了晋绥军358团的团长,事实上358团这个加强团应该达不到5000人。

  黄埔军校可以说是校长用来培养军事人员的学校,晋绥军可以说是属于阎长官的私人部队,剧中楚云飞的身份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,外加晋绥军358团的团长,咱们楚团长的身份,如果分开来说是比较合适的。

  但是两者合起来,就有点不伦不类了,因为楚云飞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时候,当时的校长和阎长官不属于盟友,两者可以说是对立的关系,楚团长那一期应该是1926月11月底开始学习的,在楚云飞毕业的前两个月。

  校长和阎长官才达成协议,成为盟友,两个人虽然是盟友,但是两个人却是互相防备,谁也不完全信任谁,校长一直主张打压地方军和杂牌军,校长为了安抚阎长官,虽然给了晋绥军正规军的番号。

  但是没有给晋绥军发过武器装备,每个月拨发几十万大洋,目的就是压制晋绥军,后来在校长的一番操作下,傅将军脱离了晋绥军,商震带着自己麾下的部队,加入了中央军,可以说因为校长的原因。

  阎长官接连失去了2位核心人物,阎长官在校长那里吃了很大的亏,剧中楚云飞出场的时间是在1940年,职务是晋绥军358团的团长,就算阎长官的气量再大,你认为阎长官还会继续任用黄埔的人么。

  显然是不可能的,阎长官已经连续吃了两次亏,不可能再继续吃第三次亏吧,阎长官怎么说也算一方军阀,这点眼界和思维还是有的,如果楚云飞真的是校长的人,那么楚团长就根本得不到阎长官的信任。

  如果阎长官迫于校长的压力,勉强给楚云飞一个职位,那么就不可能是358团这个加强团,阎长官能给的位置,最多是一个1000多人的小团,剧中晋绥军358团,麾下有4个步兵营,外加1个炮营,足足有5000人,这种配置很明显是阎长官的嫡系部队。

  楚云飞不是阎长官的亲信,所以根本轮不到楚云飞来当团长,晋绥军的前身是山西陆军,在1917年的时候,规模只有4个旅,总人数大概是1.8万人,后来在1927年的时候,阎长官收复了绥远,二者合二为一,晋绥军由此诞生。

  在1930年的时候,由于阎长官的“圣明”,在阎长官的运作下,晋绥军扩充到了10个军,总兵力大约为25万人,这时晋绥军的规模达到了巅峰,后来由于中原大战,阎长官还曾一度下野,接着就是晋绥军核心人物的离开。

  傅将军脱离晋绥军自立门户,商震带自己麾下的部队加入了中央军,到了1941年的时候,整个晋绥军的规模大概在12万人,虽然人数也不少,但是编制却多的吓人,这12万人中包含了7个步兵军,1个骑兵军,外加6个纵队,5个团,2个师。

  每个军有三个师,合计一共26个师,不算纵队和团级编制,只是这个26个师,12万人分到26个师,每个师只能分到4600人,当时358团5000人的规模,在晋绥军内可以说比师级编制还要多400人。

  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吃“空饷”,当时校长那边虽然不给晋绥军发放物资和装备,但是会给晋绥军发放大洋和军费,阎长官为了得到更多的军费,后面又增加了很多师级的编制,导致后来很多师级编制也就3000多人。

  但是阎长官依然会按照万人的满编师往上报,可以领取更多的军费,当时晋绥军的军费是大于人数的,基本上晋绥军都很富有,所以就算是358团,一个加强团,阎长官也会配备炮营,阎长官虽然爱财,但是在军事上还是比较清醒的。

  在当时谁手底下有部队,谁说话就比较有底气,如果没了部队,就算再多的钱,阎长官也是守不住的。根据校长和阎长官的恩怨,外加楚云飞黄埔军校毕业生的身份,楚云飞是很难得到阎长官的器重。

  如果楚云飞是阎长官暗中派到黄埔军校的,但是根据校长强大的情报系统,很有可能会查出来的,因此楚云飞也就没办法从黄埔军校毕业。所以剧中楚团长的身份是比较矛盾的。

  唯一能解释清楚的就是,作者为了给李云龙安排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,给楚云飞增加点能力,毕竟在前期作者已经用坂田和山崎大队,还有后来的战地观摩团,为李云龙做足了气势,楚团长作为李云龙的对手。

  不可能是“酒囊饭袋”,因此用这两种身份,为楚云飞做做气势,让楚团长和李团长,处在同一水平,这样两人斗起来才有看点。

  写在最后

  在当时晋绥军的内部,包括阎长官都擅长“吃空饷”,也就是说把不足3000人的队伍,上报成上万人的师级编制,以此来领取更多的军费,按照这种情况,楚团长5000人的加强团,估计水分也很大,实际上应该不会有5000人,但肯定比老李前期的独立团编制大。

以上就是关于《亮剑》中楚云飞的358团,为何能拥有5000多官兵?的优质答案了,希望能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,若是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话,那么就请关注或收藏本站!!!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