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强知识网 > 生活常识 >

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

【作者】神木市特殊教育学校 杨宇一、初唐四杰非诗文,四杰齐名骈文赋

我们耳熟能详,初唐四杰,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合称,简称“王杨卢骆”。四杰齐名,原非指诗文,主要指骈文和赋,后遂以评诗。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“王杨卢骆当时体”,指他们诗歌而言;但也有人认为指文,清代宗廷辅《古今论诗绝句》谓“此首论四六”;或认为兼指诗文,如刘克庄《后村诗话·续集》,举赋、檄、诗等为例。

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

四杰名次,亦记载不一。宋之问《祭杜学士审言文》说,唐开国后“复有王杨卢骆”,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,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。据史料记载,张说《赠太尉裴公神道碑》称:“在选曹,见骆宾王、卢照邻、王勃、杨炯”,则以骆为首。杜甫诗句“王杨卢骆当时体”,一本作“杨王卢骆”;《旧唐书·裴行俭传》亦以杨王卢骆为序。

二、王勃反对上官体,思革其弊卢照邻

四杰诗文未脱齐梁绮丽余习,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。王勃反对“上官体”,“思革其弊”,得到卢照邻等人支持(杨炯《王勃集序》)。我们都知道,他们的诗歌扭转萎靡浮华宫廷诗风气,从亭台楼阁、风花雪月到江河山川、边塞江漠,赋予诗新生命。如果没有他们的贡献,后来唐朝诗歌能不能繁荣,还是未知数。

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

卢、骆七言歌行辞赋化,气势稍壮;王、杨五言律绝规范化,音调铿锵。骈文有灵活生动之气。陆时雍《诗镜总论》说“王勃高华,杨炯雄厚,照邻清藻,宾王坦易,子安其最杰乎?调入初唐,时带六朝锦色。”我认为,四杰是新旧过渡期杰出人物。

三、官小名大少才高,上承梁陈启沈宋

初唐中后期,四人才名早享,青少年时获“四杰”美誉。官小而名大,年少而才高,上承梁陈,下启沈宋,其中卢、骆长于歌行,王、杨长于五律。我觉得,初唐四杰的贡献,在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定型,诗歌从宫廷移到市井,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,题材扩大,思想严肃,五言八句的律诗初步定型。

诗未脱南朝风气,诗风转变和题材扩大,预示唐诗发展方向,他们是真正唐诗揭幕人。他们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。唐太宗喜欢宫体诗,写诗多为风花雪月,大臣上官仪秉承陈隋遗风,士大夫争相效法,世号“上官体”。可以说,胆大妄为,“四杰”挺身而出,王勃先起反对,三人起来响应,反对“上官体”。

四、五言律诗定基础,七言古诗已成熟

四杰用创作实践改变齐梁不正的诗风,取得一定成绩。为五言律诗奠定基础,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。五言律在“四杰”之前已有,曾作过努力,但作品不多。“四杰”的时候,五律才得充分发挥,被逐渐固定。我们都知道,五言古诗三国盛极,七言唐代兴起,四杰推向成熟。四人各有偏重,王、杨以五律见长,卢、骆擅长七古(七言)。他们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,杜甫对“四杰”十分敬佩。

王勃,字子安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曾任虢州参军,年幼写《滕王阁序》,久为众口传诵。他写文章,笔墨纸砚备好,饮酒蒙被而睡,醒后一挥而就,不改一字,时人称为“腹稿”,诗清新自然,常有警句,使人百读不厌。《滕王阁序》我们现在的中学生,都倒背如流,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是他文章中的名句。王勃的作品,明人辑有《王子安集》。

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五、壮而不虚刚能润,雕而不碎按弥坚

王勃祖父王通,号文中子。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、雍州司功等职。王勃未成年即为神童,朝廷表荐,授朝散郎。为沛王李贤征侍读,因《檄英王鸡》文,被高宗逐出府游巴蜀。据史料记载,咸亨三年(672)补虢州参军,擅杀官奴,遇赦除名。其父受累贬交趾令。上元二年(675),王勃南下探父,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。生年27岁,天妒英才,死于非命。

王勃文学主张崇尚实用,“思革其弊,用光志业”(杨炯《王勃集序》)。他创作“壮而不虚,刚而能润,雕而不碎,按而弥坚”,对转变风气起很大作用。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,赋和序、表、碑、颂等文,今存90多篇。我认为,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,一定会写出更多流传千古的诗歌。

六、杨炯唐代陕西人,显庆四年举神童

杨炯(650~693年),唐代诗人,弘农华阴(今属陕西)人。于显庆四年(659)举神童。上元三年(676)应制举及第。补校书郎,累迁詹事司直。武后垂拱元年(685)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,出为梓州司法参军。天授元年(690),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。如意元年(692)秋后迁盈川令,吏治以严酷著称,卒于官。世称杨盈川。

杨炯所作《从军行》、《出塞》、《战城南》、《紫骝马》等,表现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,气势轩昂,风格豪放。其他唱和、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,且未尽脱绮艳之风。另存赋、序、表、碑、铭、志、状等50篇。我认为,张说谓“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,酌之不竭,既优于卢,亦不减王”,是恰如其分的评价。

七、神俊输王肃浑雄,究其体裁为正始

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对王勃创作实践,评价很高,反映了“四杰”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。对海内所称“王、杨、卢、骆”,杨炯自谓“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”,当时议者亦以为然。今存诗33首,五律居多。明胡应麟谓“盈川近体,虽神俊输王,而整肃浑雄。究其体裁,实为正始”,杨炯的才能不容小觑。

卢照邻(约637~约689),唐代诗人。字升之,自号幽忧子。幽州范阳(治今河北涿县)人。年少时从曹宪、王义方受学及经史,博学能文。高宗永徽五年(654)为邓王(李元裕)府典签。极受邓王爱重,邓王曾对人说:“此吾之相如(司马相如)也。”高宗乾封三年(668)初,出为益州新都(今四川成都附近)尉。秩满,漫游蜀中。离蜀后,寓居洛阳,算来算去,都是小职员。

八、诗笔都纵横奔放,富丽而不显浮艳

曾被横祸下狱,救护得勉强。后染风疾的太白山,因服丹药中毒,手足残废。徙居阳翟具茨山下,买园数十亩,疏凿颍水,环绕住宅,预筑坟墓,偃卧其中。政治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折磨,自投颍水而死。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(636),去世时约60岁。卢照邻的一生也是不尽人意的。

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,诗笔纵横奔放,富丽而不浮艳,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,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。《旧唐书》本传及《朝野佥载》都说卢有文集20卷。《崇文总目》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。据史料记载,今存其集有《卢升之集》和明张燮辑注的《幽忧子集》,均为 7卷。卢照邻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。高大的墓冢尚存。

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九、恃才傲物骆宾王,不识时务自找死

骆宾王(约619—约687年)唐代诗人。字观光,婺州义乌(今中国浙江义乌)人。唐朝初期诗人,与富嘉谟并称“富骆”。其父官是青州博昌县令,死于任所。他7岁能诗,有“神童”之称。父死后,他流寓博山,后移居兖州瑕丘县,贫困中度过早年岁月。唐高宗永徽(650~655)年间,为道王李元庆府属,道王叫他陈述才能。后拜奉礼郎,为东台详正学士,就是一个 有权有势人物的跟班。

因事被谪,从军西域,久戍边疆。后入蜀,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,平定蛮族叛乱,文檄多出其手。在蜀时,与卢照邻往还唱酬。仪凤三年(678),后调任武功主簿、长安主簿,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,武则天当政,骆多次上书讽刺,得罪入狱。我认为,骆宾王就是恃才傲物,不识时务,和朝廷作对,就是自己找死。

十、出身低下无门路,学识精博目无人

骆宾王入京应试,自恃学识精博,目中无人,加上出身低下,大约不愿,或者也无门路从事这种院外的竞争。由于客观环境的驱使,却匆匆上京求取功名。于是就利用考试前后的余暇,尽情地游览京城的胜迹,领略洛阳的风月。我认为骆宾有点迂腐,明知处境艰难,也决不追逐权门,乞求赏赐。考试结果名落孙山!

骆宾王体味到现实生活冷酷无情,个人的前程、家庭生活的改善、父辈师长的热情期待,变成了泡影。决定南下义乌,向故乡亲友求助。他离家十多年,故乡亲人热情接待,纷纷伸出援助之手,使骆宾王真切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。母亲和弟弟,翘首等待,他必须尽快地回母亲身边。骆宾王赶回瑕丘,潜心书海,闭门苦读。终于在长安出仕。大约是担任豪府幕僚。

十一、万般无奈出宦海,不再谋仕回兖州

过几年,遭人排挤,罢去官职。他处世行事,刚正不阿,对官场中拍马屁看不惯。得罪权要,惹群小嫉恨。李元庆出任豫州刺史。他爱才好士,性格豪爽豁达,对骆宾王的文章诗赋,甚为欣赏。对骆宾王分外器重,经受蒙冤打击,骆宾王在道王府中过了一段舒心爽意的日子。

唐制规定,在亲王府中谋事不超四年。李元庆在他任职三年后,特下手渝,要他“自尽所能”,作为提拔举荐依据。骆宾王想,像自己这样直来直往,没有一套投机钻营的本领,要想其中邀游,遭恶浪袭击,轻则溺水,重则丧生。我认为也是万般无奈,不如跳出宦海,一家人过宁静生活。他不再谋仕,重回故乡兖州,过起耕读自娱的生活。

十二、徐敬业兵败被杀,骆宾王下落不明

生活难以为继,种几亩地,想借此维持生活。但读书人以农为生,谈何容易?到“糟糠不赡,审算无资”的地步。母亲年岁已大,经常卧病,自己身体也不好,为生活下去,骆宾王再度谋仕。大家想,就是眼高手低,鉴于他的文坛声誉,引起重视,荐举入朝对策。骆宾王满头白发,重上长安,开始又一轮仕途生涯。

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

嗣圣元年(684),武则天废中宗自立,这年9月,徐敬业(即李敬业)在扬州起兵反对。骆宾王为徐府属,被任为艺文令,掌管文书机要。他起草著名的《讨武氏檄》(即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),慷慨激昂,气吞山河。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,骆宾王下落不明。我认为,确实才高八斗,但遭遇十分可怜。

兵败后去向成迷:1、史书记载:兵败后被杀、后败后逃跑、后败后出家。2、地方史志记载:据酃县志记载,骆宾王曾在婆婆仙道观避难。骆宾王曾刻一首诗《漫成一首》,诗云:“阿溪世业空,小家各西东。玉盘圆八月,雁落荒野中。从容效范蠡,路漫思屈公。孤蓬从此去,叶飘随秋风”,因久经风雨剥蚀,字迹已经辨认不清。

十三、初唐四杰创文风,毋容置疑千古名

综上所述,初唐四杰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官小而名大,年少而才高,上承梁陈,下启沈宋,王勃未成年即为神童,朝廷表荐,授朝散郎。杨炯于显庆四年(659)举神童。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、王义方受学及经史,博学能文。骆宾王7岁能诗,有“神童”之称。可以说,他们都是聪明伶俐的“神童”。一辈子仕途坎坷,有的穷困潦倒。可他们开创一代文风,被誉为初唐四杰,千古留名是毋容置疑的。

以上就是关于初唐四杰是哪四位(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和诗句有哪些)的优质答案了,希望能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,若是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话,那么就请关注或收藏本站!!!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