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东北秧歌的问题(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)。以下是边肖对这个问题的总结。让我们来看看。
1。东北秧歌有哪些风格特点?
东北秧歌的风格是热情、 *** 、滑稽、幽默。东北秧歌流行于中国东北三省。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,其中蕴含着关东人的审美心态和艺术品位。东北秧歌有自己的特点,这种风格存在于各种动作中。
东北秧歌形式幽默,风格独特。广袤的黑土地赋予了它古朴豪放的灵性和风情,集泼辣、幽默、恬静、稳重于一体,生动展现了东北人民热情朴实、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。
东北秧歌的分类
鼓秧歌是三种形式中更受欢迎的,尤其是在辽宁南部的营口、海城和盖县。主要是通过使用道具来区别于小鼓秧歌。
小鼓秧歌有“天津高跷”和“小鼓高跷”两种。表演者踩在一尺六寸左右的木高跷上,因两者都伴有腰鼓和手锣,故统称为小鼓秧歌。
地秧歌是一种不用踩高跷表演的秧歌。现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都是属于狄扬科的。地秧歌,又名“地梆子”,主要流传于沈阳、抚顺一带。
二、东北秧歌的基本节奏是什么?
东北秧歌的基本动态规律是左右摇摆,前后扭动。摆动身体是在身体的左右两侧交替抬起胸部和腰部,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摆动。
前后扭转是以腰部为轴,以肩部为主体,在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转。肩膀和上半身扭成一个整体,胯部不要扭。若肩交替,右肩带动上、后上弧线至前方,左肩下弧线至后方。
音乐的起源和分类
东北秧歌音乐的来源主要是东北的一些唢呐曲牌;当地民间器乐片段;东北民歌和地方小调;音乐家新创作的音乐。此外,它还吸收了一些“二人转”和“单鼓”音乐。
民间艺人根据秧歌表演的需要,往往根据不同的场景、人物、速度,选择一些乐曲为秧歌伴奏。曲目越广,选择部分曲目伴奏秧歌的可能性越大。
三、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
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如下:1、绕花:双手持巾,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,由外向里转腕1圈成手心向下,提腕形成手绢花;后半拍手腕向下压。绕花时速度要快,压腕时速度要慢,手指不要上翘,不能架肘,动作要连贯,使手巾转成立形。2、单臂巾:左手叉腰,右手于胸前一个花,1拍,经下弧线至身体旁90°一个花1拍。3、双臂花:一手于胸前,一手于身体左旁90°一个花,1拍,双手经下弧线至右旁90°一个花,1拍。4、蝴蝶花:双手交叉,身体左拧对8方向,1拍,双手经下弧线至身体旁45°,身体右拧对2方向,1拍。5、蚌壳花:双臂从身体旁至斜上方,绕花下至胸前,1拍,翻手变手心朝上回至斜上方,1拍。四。东北秧歌的特点
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辛辣 *** 的特点,也有冷静幽默的特点。动作既犀利又优美,稳中有浪,稳中有浪,浪中有稳,刚柔并济。不能忸怩作态,缠绵悱恻。当地的民间乐队一般由两个女高音和几个打击乐器组成。最常用的是女高音唢呐,有七英寸和五个简单的a音。
东北秧歌音乐的传统音乐非常丰富。它的美学原则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:通顺、传神、押韵。“顺”就是圆滑的意思。旋律的各种变化,音乐的衔接,调性和调式的转换都要“流畅”。“活”就是要有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,让音乐灵活多变。“韵”就是节奏感和风格感。
扩展数据
节拍节奏:东北秧歌传统音乐多为2/4拍,也有4/4拍或1/4拍(水板)。拍重音不一定在每个小节的之一拍,有时会出现在小节的中间(4/4拍的第三拍)或最后一拍。节奏是多种多样的,尤其是在中速或慢速音乐中。这种音乐与舞蹈“脚快、脚稳、膝强”的节奏特征相契合。
还有一个节奏处理也很有特色。唢呐的慢吹与打击乐器的紧打相结合。唢呐演奏“浪”的长音(通常用“破功”的技法演奏),演奏时用传统的通气法,打击乐器则配以各种鼓点或即兴演奏。这种紧奏慢奏的结合,使秧歌表演的气氛热烈,富有感情,富有艺术性。
以上是边肖对东北秧歌(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)及相关问题的回答。希望东北秧歌的问题(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)对你有用!
以上就是关于东北秧歌(东北秧歌基本动作)的优质答案了,希望能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,若是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话,那么就请关注或收藏本站!!!